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节 (第2/3页)
并不单调。苏州工匠匠心独运,将池塘假山、亭台楼阁与翠竹穿插在一起,步移景异,不愧有“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赞,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封蔚眼中兴致甚浓。 ??京城园林多大气恢弘,和苏州小巧别致,如写意山水般各有所长。 ??只是他觉得,余柏林周身气质,似乎与这苏州园林更般配一些。余柏林早晚会另建一府,他早已圈定隔壁,正想着早一点给余柏林修建好,待余柏林金榜题名之时,再将其送给他。 ??封蔚一直对其建造风格犹豫不定,现在见到这园林,心中终于有了大概轮廓。 ??工部工匠也有苏州人,想来他们对这江南园林风格很熟悉。 ??园子并不大。邓君守见余柏林和封蔚眼中赞赏惊叹之意,心中十分得意。他又听余柏林谈吐,对余柏林很欣赏,便留两人,吃一顿有竹园特色的饭菜。 ??他们在园林中心一竹亭入座,桌椅都为竹子编造,周围一圈水一圈翠竹,层层叠叠,忘之不尽,入耳泉水叮咚,竹叶沙沙,甚是惬意。 ??说是竹园特色的饭菜,自然和竹子有关。 ??壶中清茶泡着的是嫩竹叶,配着各色肉类的配菜是竹笋,烧的柴火是竹枝,还有一道特色烤肉是竹鼠,连米饭都是用竹筒蒸出来的。 ??做饭的厨娘手艺也不错,将竹子清香都引了出来,吃的人满口竹香,十分惬意。 ??离开之时,余柏林根据传统,要留下字画或诗作。因他不便在生人面前显露身份,便留下一副墨竹图,落款和题字却空着。 ??余柏林解释道,明年他要应试,若考中,便回来来信要回这幅画,补上题字后寄回来。若考不中,便不回来了,邓老把那画丢了便是。 ??文人多有个性,邓君守听闻余柏林所言,觉得这倒是一件雅事,便应下了。 ??他以为余柏林所说应试是进学,心想余柏林连秀才都不是,自己留下其画作也是占位置。若余柏林得中秀才,再补上落款,他挂上这幅画,也有面子一些。 ??邓君守也是文人,以举人之身做官。虽没考中进士,眼力也不错。一番交谈之后,已经认可了余柏林才华,认为余柏林明年进学把握还是很大的。 ??他却不知道,余柏林所说应试,是应春试。若他知道,肯定立刻让余柏林留下落款,不用待应试之后了吧。 ??应该说,余柏林只要说出自己真名,邓君守定会抱着余柏林胳膊不放。一副墨竹图算什么,奉上千金,来首题诗啊!不然再来一副字画也成啊! ??实在不成,在《浅谈》和《集注》上签名留字也可以啊! ??然而邓君守并不知道。 ??所以当他收到余柏林寄回来的墨竹图,看到落款,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可想而知。 ??不只是邓君守,余柏林拜访的其余园林的主人也是一样。 ??大概余柏林还未及弱冠,又说明年应试,明年又无乡试。以己度人,旁人都以为余柏林是应秀才试。邓君守让余柏林留下墨竹图,一是自己的确欣赏余柏林谈吐,二是有子侄一同前来,给子侄一个面子。 ??即使被允许逛园子,主人家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求留下字画的。 ??余柏林“连秀才都不是”,主人家大多不会特意请求。主人家不请求,余柏林也不会主动提起。 ??最终,除了邓君守之外,只有一位园林主人向余柏林讨了一副字。还不是题诗也不是对联,仅仅是四个夸赞风景的字而已。 ??余柏林照旧说应试之后再来讨要,落款后再寄回。 ??当这家主人得到余柏林寄回的字之后同样悔之晚矣。 ??而当这两人把余柏林之事传出去之后,其余人知道那逛园子的少年郎便是余柏林之时,其郁闷程度,让那两人心里好一阵舒爽。 ??至少他们慧眼识珠,让余柏林留下了字画了啊。 ??园林再多,出名的也就那几个,再加上园主身份限制,余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