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武修_第九章 定导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定导凝 (第1/2页)

    ??武修的修炼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

    ??炼化天地元气讲究一个静字,整个过程分“入定”、“引导”、“凝化”三个状态。

    ??何为“入定”?

    ??不管你是处于立姿、坐姿还是卧姿。

    ??首先要让自己闭目静下来,脑中保持清明,凝思聚神,舌抵上颚,“搭鹊桥”,封天池,开玄膺,片刻之后会有轻微的眩晕感,耳际有不绝的嗡鸣声响起,光如色染琉璃,声似音降九天,紧接着周身气机都变得无比通畅。

    ??此时每一寸肌肤能轻易感受到天地间的丝丝元气,清凉舒爽,仿佛能从毛孔直沁心脾,但元气入体虽易,不经过下一步,呼吸间又会被排出体外。

    ??何为“引导”?

    ??处于入定的状态后待得津汁自金井、石泉两穴满盈唇齿,嘴巴轻启,吸一口气含在嘴中,口腔中若有绵绵不绝轻微针刺的感觉,则说明津汁已成功牵引出口中的那缕天地元气并在慢慢吸收。

    ??待吸收完毕之后针刺感随之消失,浊气自鼻腔排出,津汁吞咽而下,此时融合了元气的津汁会浸透脉络将丹田与咽喉贯通,接下来只需要保持入定的状态慢慢呼吸,天地元气便会自动剥离开浊气被牵引至丹田,这个过程被称为“引导”。

    ??只有武修的津汁方能牵引出天地元气,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

    ??元气进入体内若未被引导至丹田,怎么进入体内又会被怎么排出去。

    ??为什么经过如此一番折腾后它竟会像长了眼睛一样自动寻路至丹田呢?这一直以来都是武修界的疑惑。

    ??有两种说法比较让人信服。

    ??一是浸润过元气的津汁更敏感,这些津汁附着在贯通的脉络上便像引路者一样能非常轻松的将元气引至丹田,这种说法最大的依据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要通过生津吞咽来浸润脉络。

    ??二是认为人体中本就有自行引导元气入丹田的念力,只是这股念力非常微弱,脉络通道形成时它才会出现并自行将元气导至丹田。即使这个“最明显”的时候此念力也无法被感知。

    ??第二种说法相传源于一位姓皇的高阶武修。

    ??据说他曾经在一次入定后忽然感受到了那股念力,而念力的突然放大让他不需要一直保持入定,寻常状态下就能通过呼吸将天地元气引至丹田,这估计是每个武修梦寐以求的,但除他以外再也没有听说过有哪个武修有过类似经历。

    ??何为“凝化”?

    ??引导天地元气是一回事,凝化真气又是另一回事了。

    ??引导的是外气,凝化则是将外气与内气融合到一起。

    ??上面的那位皇姓武修虽然只需要入定一次开个引导的头就能在任何状态下仅凭借呼吸就能汲取天地元气,但也只是方便了外气的供给,于凝化真气的速度并无影响。

    ??再继续讲凝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丹田。

    ??何为丹田?

    ??田为根,丹为本,先有田后有丹,田纳百川,丹结于斯。

    ??田是对一块区域内有形的经穴脉络及无形的弥宇之所的统称,又以后者最为重要。

    ??所谓弥宇之所简单来讲就是一处空间,只是这空间只允许“精气神”进出。

    ??弥宇之所效仿寰宇,处于慢慢地旋转之中,同时影响“精气神”,让三者时刻跟自己保持同向运转,对它们的速度则没有任何影响。

    ??弥宇之所的中心便是由海量“精气神”聚集而成的丹心。

    ??“精”指的是真气,只是这部分天生的真气是构成丹的基础,即便是武修也无法调用。

    ??“气”指的是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的活动。

    ??上边两样在娘胎时就有了,独独缺少“神”。

    ??直到剪断脐带,呱呱落地那一刻,神识乍生,“三丹”(人有三处丹田)乃成。

    ??人的成长过程中“三丹”是被不断消耗,逐渐变小的。

    ??普通人只能通过锻炼来补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