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红楼之沧海横流_5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楼之沧海横流_55 (第3/3页)

臣会藏东西的地方。排除了这些地方,剩下的就只剩下二堂、牢房和后面的伙房、马棚之类的地方了。
  藏东西无论怎么藏,也不至于藏到州府大牢里吧。宋臣经常要检查东西在不在,难道一个知府老爷每天逛牢房吗?那算怎么回事啊?
  伙房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君子远庖厨,虽说这只是儒家的论调,可是正经的读书人大多都嫌弃伙房油烟大,难以忍受。这位知府大老爷是绝不会经常进伙房的,就算他真的拉的下来脸面忍耐油烟,被其他人看到了也会惹来怀疑的。
  马厩不比茅房好多少,是衙门中比较肮脏的地方,宋臣这种身家的人等闲都不会去那么脏乱的地方的。马厩原本是在府衙的另一侧的,听说几个月前府衙另一侧发生了地陷,到现在还没填上呢,没办法,这才临时将马棚挪到了伙房这边安置。宋臣这个文臣怎么可能去那里遛马玩呢?所以马厩也不可能。
  这么一点一点的排除下来,剩下的可不只有一个二堂了吗?
  虽说如此,到底没有经过切实的确认,江源也不是很确定东西就放在那里。而且知府府衙官差众多,要想无声无息地混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出来就更难了。总得找个合适的办法来才行,所以他和林钧一商量,就弄出一场引蛇出洞,调虎离山的戏码出来。
  江源让麾下的探子扮成了菜贩子的模样,挑着挑子从后门往府衙的伙房送菜。趁着没人就在伙房里面撒上了藏在菜篓子里的两坛子灯油,又毫不客气的放了把火。
  火遇到灯油哪有不着的,立刻就剧烈地燃烧了起来,很轻易就把伙房连着周围好几处房子都点着了。这灯油不比其他的引火之物,现代之人都知道,油类着火的时候,救起火点的火绝对不能用水,否则油要比水轻,就会带着火焰顺水漂流到附近的房屋那里引燃更多房屋。
  可是差役又不知到这些常识,这一救火,不但没扑灭火焰,反而却越救火越大,最终只得把宋府中的宋臣给找回来了。
  江源一见引出了宋臣,立刻放出陈三来,将疑神疑鬼,心惊肉跳的刘管事给挡了下来。担心这些东西出事的宋臣着急万分难免就会漏出马脚来,果然,宋臣忍不住甩下了汇报的差役,偷偷搬了梯子去检查牌匾之后的东西,却不知他搬动梯子进入二堂的场景正被趁火躲入官衙的探子看了个一清二楚。
  既然一切事情都已被宋臣的举动证实了,那么在宋臣离开之后想要来个偷梁换柱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宋臣藏下的宝贝可不是都落入了江源他们的手中。
  林钧已经等不及了,见前面的事情已经解释清楚,忙将面前的包袱小心地打开。三个人的视线瞬间都集中在了包袱里的东西上面——一张羊皮制成的地图,几本横开的册子,还有一沓厚厚的信札。
  江源随手拿起放在最上面的地图,展开之后平铺在了桌案上。
  那张羊皮地图非常之大,仔细一看,上面竟然绘着一幅详尽的江南地形图,在这张地图之上,每一县甚至每一村落都标注着相应的地名,而有的地名旁边还特意标注着一两个人的姓名。有的姓名是用红色的朱砂写的,有的姓名是则是用的普通的墨色,泾渭分明的颜色之中,这些人名足足占据了半个江南。
  林钧一惊,这些姓名没有带着官职,名字后面还跟着田庄的名字,该不会是那些代替世家、勋贵掌控田庄的下人的名字吧。这么多的田庄竟然都是这些地头蛇的,那么这些人在江南掌控着多么大旳势力?!难怪竟然连知府甚至府尹都不被放在眼里,如同自家仆人一样随意呼喝……
  江源不用声色,这还只是第一样呢,若是现在就忍不了,下面的东西还怎么看?他坚信能够决定世家勋贵势力生死存亡的东西不可能只有这些田庄,这里面绝对还有别的东西。
  沉住了气,江源又拿起了旁边的那些横开的册子,翻开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里面记录的内容果然是账册。
  第一本册子之中记录着每一地的哪个田庄的管事是谁,属于哪一家中的哪一房,又是勋贵世家哪一边的势力。这些田庄之中又有土地多少,耕牛多少,上田、中田、下田各多少,有佃户多少户,丁壮的大致人数,每年又能上交多少钱粮和租子。
  一笔一笔记得可谓异常的详尽,真不知到当初的甄家是如何能够收集到这样详尽的信息的。
  这等事情一些家族之中的嫡长子都未必能够知晓,可甄家却全数记载下来。这甄家当年的势力实在是太骇人了……幸亏他们一族被大皇子搅进了谋逆之事,也被老皇帝无情地抛弃了,要不然就凭这一本账册,甄家就能在江南知己知彼,掌握最大的优势,甚至将敌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什么是体仁院总裁?说的白了点,就是朝廷在江南的探子头目,本来和林海这个巡盐御史一样,是老皇帝扎在江南的耳目。这个职位的目的就是为的统领各路探子,详尽查访江南之地的官员贪廉愚智和民声民怨的。可是结果呢?查倒是查出来的,可是甄家一点都没往朝廷那里汇报,全都被他自己给吞进去了,等着交换更多的利益呢!
  放下这第一本账册,江源又拿起了接下来的一本。
  这一本,与其说是横开的册子,简直就像是字典一般,甚至比字典还要厚重。如此厚的一大本,也不知为什么不分开装订,偏偏要这么吃力地装订在一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